首页

南一洛芸宅七

时间:2025-05-29 21:16:50 作者:创新传承方式 让非遗“活”在当下 浏览量:80264

  行神州“播”天下 优质主播中国行丨创新传承方式 让非遗“活”在当下

  央广网新余5月28日消息(记者 刘培俊)当传统非遗“撞见”现代生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新余花鼓戏、洞村竹编、昌坊剪纸……5月27日,“行神州‘播’天下——优质主播中国行”活动走进江西省新余市,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主播用镜头记录新余之美,带领网友“云游”新余,探访这些当地代表性非遗项目,见证其匠心传承与创新活力。

  “狂风掀起信江浪,雷雨交加野茫茫……”当天上午,在松山小学,新余花鼓戏《风雷渡》正在上演,演员们以精湛的唱功、细腻的表演和富有乡土气息的舞台设计,演绎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民间故事,引得现场掌声迭起。

  “花鼓戏来源于‘赣中花鼓’,原名‘花鼓灯’,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2012年,新余花鼓戏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余花鼓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刚告诉记者。

  除新余花鼓戏外,昌坊剪纸、洞村竹编、分宜药香也走进学校,让大家得以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医药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辨识艾草、薄荷等药材,研磨、配伍、搓香,教室弥漫草木清香。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不仅制成提神药丸,更理解了“香道养心”的文化内涵。

  非遗来源于民间,成长于群众。“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行非遗进校园活动,目前非遗已经进入当地学校课程设计体系。这也是希望种下非遗的种子,让大家更好地爱上、传播、传承非遗。”新余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钱胡艳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传承主体的“活态化”文化形态。非遗传承人也顺应时代发展,开启新的征程。江西省新余市市级非遗项目洞村竹编第五代传人李年根便是其中之一。

  做了一辈子竹编的他选择直播互动、拍摄视频等方式,让竹编手艺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竹编制品月均销售额超万元。”李年根说,竹编生意的红火,还带动了周边手艺人共同致富。

  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幅近九米长的夏布绣《长江万里图》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幅巨制由国家级非遗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及儿媳吴婉菁带领创作团队耗时13个月完成。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颜色的丝线在作品中交错,用独特的刺绣语言展现了祖国的壮阔山河。

  夏布绣俗称“麻布刺绣”,在江西民间流传久远。在素有“中国夏布之乡”之称的江西新余,当地百姓就地取材,将夏布绣广泛用于生活用品之中。

  “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让老手艺长出新枝芽。”接过婆婆的“接力棒”,吴婉菁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平衡点,如何借助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赋予夏布绣新活力,提升非遗技艺的自身造血能力,为夏布绣生活化艺术表达开辟一条走得通、走得好的路。

  在这样的思路下,吴婉菁大胆创新,利用现代设计巧妙跨界融合,开发出了箱包、首饰、灯艺、茶空间、文房等上百种夏布绣文创作品,让夏布绣这一传统工艺逐步融入大众生活中。在她的推动下,夏布绣这门老技艺“潮”了起来。

  如今,非遗在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焕发新时代的光彩与魅力。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达麦乡发生一起山火 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行动计划》提到,京津冀三地将协同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智慧能源系统建设的先行区。统筹能源供应安全保障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合力强化输电通道、油气设施、煤炭物流、长输供热等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进一步增强电力应急备用和调峰能力、油气和煤炭应急储备能力,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补能、氢能、储能等新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坚强互联、安全高效、调配灵活、智慧开放的区域能源基础设施系统。

“走进中华文明——海丝印记 世遗泉州”活动举办

贺电表示,在过去的16天时间里,中国香港代表团运动健儿在赛场上表现出昂扬向上、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书写了“剑指世界第一、双剑同摘双金”的传奇故事,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香港青年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精神风貌,生动演绎了“打不死、摧不垮”的狮子山精神,为新阶段香港推进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坚定信心和有益启示,为香港凝心聚力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方: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昨天,多名境内外支付和金融行业、商业服务业代表还在蓝色港湾发起“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共建计划”,将在主要商旅城市推出以重点商圈为核心的入境支付便利服务提升行动。

赏花热下的“陪拍”市场

西安科创中心是中国航空航天高科技产业的重要聚集地,是国内较少拥有航天系统完整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城市之一。创新如何在这个产业链上发生发展,接下来我们跟随记者去一个新型研发机构———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去看一看。这种新型研发机构,在业界一般被称作“四不像”研发机构,具体是指它们“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也不完全像事业单位”,但又兼顾了这些单位机构的部分功能。当一个新技术还没有形成最终产品,社会资本还看不懂的研发阶段,被比喻为创新团队的“死亡谷”。新型研发机构如何助力创业项目团队穿越“死亡谷”呢?

青海:优化环评分级审批 力促生态经济双赢

地名是乡村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离不开的基础信息。前不久,民政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该行动涵盖地名方案编制、命名设标、文化保护、采集上图、信息服务等地名工作的各个环节,致力于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推动实现城乡地名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